淮南要闻 关注民生 广电动态 县区新闻 城视直击 江淮暖新闻         返回首页
您当前的位置 : 淮南新闻网  >  新闻频道  >  健康服务
吃“碱性食物”≠人体“变碱” 酸性体质多为编造
发布时间: 2015/12/25     来源: 人民网-健康卫生频道
原标题:原标题:吃“碱性食物”≠人体“变碱” 酸性体质多为编造
原地址:http://health.people.com.cn/n/2015/0730/c14739-27383294.html

  人民网北京7月30日电酸性体质会致癌、酸性食物能抗癌、环境污染会让体质转酸、癌症患者血液都呈酸性……近年来,“酸性体质”这个概念不断在“神化”。对此,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指出,网上流行的酸性体质理论,大多是“伪专家”编造的,仅为推销一些所谓能“排酸”的保健品。

  酸性体质“猛于虎”?谣传!

  人体pH值指的是血液的酸碱度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,人体酸碱失衡不容易发生,并不存在所谓的“酸性体质”。健康人的血液是弱碱性PH7.4左右。如果身体酸性或碱性短暂增强,呼吸系统将会在几分钟之内反应,加速或减缓排出二氧化碳(酸性),从而在几分钟之内就把PH值调节正常值。肾脏尿液排泄系统和血液系统,也会通过强大的平衡调节PH值,所有没有人的血液是酸性的(PH<7.0),不存在“酸性体质致病”这种说法。

  还有些人认为“酸性体质”不是指PH<7,而是指中医里类似“阴阳不调”的身体状态。需说明的是,这类理论并没有大规模人体数据来支持,也没有客观标准来检测。

  对于癌症而言,并不是所谓“酸性体质”诱发了肿瘤,而是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。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,而肿瘤组织中血管的供应往往跟不上肿瘤细胞快速扩增的脚步,供氧和养料不足。因此,肿瘤细胞缺氧又缺养料,新陈代谢也发生了改变,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,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较低。

  人体酸碱度并非靠食物调节

  人体的酸碱度和食物的酸碱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,人体的酸碱度是靠肺、肾、血液来调整而不是食物,食物不可能来改变人体的酸碱度。长期、大量、单一地摄入某种食物,只会加重身体负荷,最终影响酸碱代谢平衡。

  “碱性食物能抗癌”的说法存在偷换概念。吃下去的食物,不管原来是酸性还是碱性,结果都是一样的,先变成“酸性”,再变成“碱性”。多吃果蔬类食物并不是因为它们的酸碱性,而是其本身的营养价值,这并不能撼动人体正常的pH范围。

  “均衡饮食,加强锻炼和良好的心态能增强免疫系统,这才是抗击癌症的天然良药。”欧阳学农建议,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、性别、年龄等因素,做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划,用生活方式来改良“癌症概率”。不断改变食谱,品种尽可能多样化,煎炸、腌制食物和盐的摄入量应当适度,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。避免喝酒精、含糖饮料、营养品和饮酒,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。(吴志、马晓慧)

责编:王倩

淮南新闻网 编辑:宋歌
0554news 淮南新闻网
微信公众号:hn0554news
随时随地关注
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哦!
0554news 淮南新闻网
微博公众号:淮南新闻网
随时随地关注
更多精彩内容在等你哦!
24小时新闻推荐
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舜耕山风景区植物保...
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
淮南东华集团获全国“2015年度优秀会员单位...
电子商务大讲堂开讲
田家庵区聚焦问题导向打造“阳光信访”
确保寿县城镇医保 参保人员平稳过渡
谢家集警方:视频巡查破获系列扒窃案
寿县隐贤镇:畅通农村道路 为民生添动力
老人险陷中奖骗局 巡逻民警苦心劝回
直播·点播
淮南新闻联播 今晚800 天天帮忙
法约淮南 绝对出击 田野四季风
淮南房产报道 消费新主张 购食尚
健康我家人 热线追踪 快乐童萌汇
 
主办:淮南市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:淮南新闻网 欢迎各大媒体转载 转载请注明 ( 来源淮南新闻网 ) 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:1205137 淮南新闻网登记备案号 06011号 皖ICP备06000649号 淮南广电网 皖ICP备07502646号
法律顾问 孔维钊(安徽徽商律师事务所) 热线电话12355